2023-01-05 11:39 作者: 系統抓取 【字體:大 中 小】 我要投搞
隨著防疫政策的大調整和近期一攬子經濟托底政策的護航,中國經濟有望在2023年重新啟航。在辭舊迎新之際,第一財經推出主題為“2022-2023:揮別與重啟”的跨年特別策劃,以十個關鍵詞、六大宏觀領域趨勢、四個全球視角的解讀,揮別 2022,見證經濟與市場在2023的重啟。相信憑借市場化的力量和人民的智慧,中國經濟的重啟并不遙遠。
十大“熱詞”看中國產業升級
第一財經從數百個熱門詞語中做比對和篩選,最終揭曉“2022第一財經十大年度熱詞”,并由十余位專家學者、意見領袖進行解讀,作為對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一份年度記錄。
最終入圍的熱詞包括:成果轉化、自主可控、隱形冠軍、生命科學、智能時代、數字經濟、硬科技、新IT、新能源、高質量。
這些熱詞涵蓋了對未來一年發展的趨勢預判。第一財經通過深度訪談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、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謝吉華,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、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、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旭等多位專家,對每個熱詞進行了深度研判和分析。
大咖熱議六大宏觀領域趨勢
第一財經通過十位首席經濟學家的視角,展望全球經濟、房地產、人民幣匯率等六大宏觀領域的趨勢,共同見證中國經濟與市場的重啟。
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對全球經濟的預測中認為,2023年滯脹重心更多體現為“滯”的一面。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,則認為全球經濟更長遠的挑戰,需要制度性的改革來完善。
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宏觀政策領域,美聯儲加息已經進入強弩之末。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預測,宏觀政策下半年可以逐漸轉向中性態勢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、研究部負責人、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認為,財政直達消費對驅動經濟復蘇尤其重要。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預測,維持較為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保障GDP增長靠近5%。
在房地產領域的預測中,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、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,房地產調控不會再回到原來的老路上。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,接下來更有必要改善的是房企的銷售及回款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則表示,伴隨老齡化和人口結構變化,房地產進入新階段。
人民幣匯率方面,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,保持經濟合理運行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。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亞洲經濟研究主管、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判斷,明年人民幣可能從重新貶值到重回升值。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預計,明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有望回到7以下。
此外,專家還對宏觀經濟、資本市場等進行了預判。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認為,ESG投資對于金融價值提升發揮重要作用。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及主席、香港交易所集團前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,新型融資模式更好服務實體小微。
全球四大視角深度解讀
第一財經在此次特別策劃中,堅持用自身專業視角,對2022年發生并有可能在2023年發生變化的全球事件進行深度解讀。其中包括:俄烏沖突會在2023年徹底終結嗎;越南制造業起飛,印度發力半導體;沒有俄羅斯天然氣,歐洲很難再次填滿油箱;美聯儲欲堅持到底,通脹能否柳暗花明。
第一財經采編團隊通過專業的背景介紹、數據分析、歷史總結以及詳實的評估預判,對全球經濟關注的熱門領域展開深度剖析,為公眾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2023全球經濟參考資料。
2022年12月30日出版的《第一財經日報》刊登了社論《走出經濟“最困難時刻”,迎接新年陽光》。文中指出,重振信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,但重振信心不是盲目樂觀、不是空中樓閣,而要有堅實的基礎。當前,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的“三重壓力”,這些問題都亟須得到解決。
要在2023年更好地重振經濟發展,文章認為,首先是要保持經濟環境的穩定和可預期;其次是要進一步明確經濟工作的重點領域;其三是要為增加居民收入創造條件。2023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一定能夠成功走出復蘇曲線。
熱門推薦
熱門新聞
焦點新聞